当前位置:北京宝贝计划助孕 > 合法代孕哪家公司好 >

陕北方言的社会底蕴与文化魅力(二)

发布时间:2023-12-12 点击数:577


访谈录之二

陕北方言民谚:文明的基因与密码

徐:到目前为止,您出版了《把根留住一一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》《留住祖先的声音一一陕北方言成语3000条》(增订版)、《陕北民歌300首》(五线谱版)、《陕北回眸》《陕北话中话》《信天游说》等多部专著,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。我注意到,您在《陕北回眸》这部著述里,把陕北方言概括为民族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您是如何理解,又怎样把握的?




如果拨开层层的历史迷雾,翻开史诗般民族文化画卷,溯源5000年中华历史传承与文化演变的长河,我们会发现积淀在民族意识最深层的基因与密码,就是古老的陕北方言,以及潜藏在陕北方言中的谚语和俚语。这些谚语和俚语,扎根黄土高原,聚陕北文化之精魂、集民情风俗之大成,植根历史、贴近民众、贴近生活,拥有很强的审美感染力和生命力。虽然地域性显著、独立性很强,但它的历史贯通性和文化辐射力也很突出,破解陕北方言及其谚语和俚语的内涵,就可探寻到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轨迹,这是不容置疑的。正因为这样,我才把陕北方言概括为民族文化的“活化石”,并且把陕北方言中的谚语和俚语作为中华文明的基因与密码来解读。


徐:对陕北方言这个基因密码的内涵和外延,您是怎么把握的?


王:对此,我在新近出版的《陕北话中话》中作出了清晰的描绘:“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,是文明传承、情感传递的桥梁和纽带,是人类文明珍贵的无形资产。而语言一般是由不同的方言构成的,方言的形成又与特定区域人们独特的地理环境、生活习惯、思维方式、人文历史和价值取向息息相关。它是一个地方的风声雨声、乡音乡韵,方言一旦形成,就被特定的人群代代传承,成为他们的情感体现和集体记忆,成为他们的文化密码和身份基因。实际上正是方言的丰富多元,才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,而只要我们走进方言(以陕北方言为例),就会发现方言本身就是文化,它不仅是中华密码,更是流动的、活着的历史”!



徐:请给予条理性的描述?


王:有三条:其一,方言是文明进化的路线图;其二,方言是社会变迁的全景图;其三,方言是折射社会生活演变轨迹的多棱镜。

徐:如何总结呢?


王:几千年文明进化,可以在一句方言中浓缩再现。用陕北方言交谈,你可以不去原始部落、不去寺院庙观、不去皇宫废都,也能清晰勾勒出文明进化由自然崇拜、到生殖崇拜、到皇权崇拜的路线图。方言产生于社会实践,必定会反映社会存在、见证社会演变。中华文明不同时期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宗教、法制等活动,如过眼烟云,令人目不暇接,很多史实即使在文献资料中也难觅踪迹(不排除人为抹杀因素),但在方言中却鲜活存在。生产、生活或者娱乐中随便一句方言对话,就会抖出那似曾相识的尘封家珍。


徐:举个例子说。


王:比方“毬”这个方言,在汉语系统中就是“且”字,是典型的男性阳具象形表达。它的文化根脉,在古老的《诗经·山有扶苏》中就有准确的表达“山有扶苏,隰有荷华。不见子都,乃见狂且”。事实上,这是原始生殖崇拜的文化模拟。毬,虽然在陕北方言中仅仅是个叹词,但从其生殖崇拜语言图腾的来头讲,却是庄严而非轻佻的。陕北方言中,气不打一处来曰“毬心气”,形容人精气神不佳曰“毬色气”,鉴別品相雷同曰“一毬圪般般”,表示毫不畏惧或不怎地曰“毬不惮”,你奈我何或无所谓曰“惮毬事”,稀奇古怪曰“毬十古怪”……久而久之形成语言习惯,也形成审美习惯。有意思的是,陕北风行的剪纸、面花、鱼钻莲、蛇盘兔、鹰踏鸡,其实都是与口语“毬”相匹配的生殖崇拜艺术。由于一些有“洁癖的酸文人”的“好心”屏蔽,不但“且”的“毬”字功能不见了,口语中的“毬”也成了不齿字眼,这还真是一起文字冤案、有必要正本清源。


徐:上面的内容形象,但不生动,讲个故事来说。

王:好,给您讲这么个故事。说一外商来陕北贸易,因顾客开口不离“毬”,即认为对方动粗口,当地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习惯,无所谓礼貌不礼貌,于是双方发生争执直至斗殴,受了伤害的外商一气之下告到县衙。县令在当地做官多时,一听案由即刻明白,是语言交流引发了误会,但为了说服外商,即斥示被告:既然说是语言习惯,就请把案由道来,如自然而然包含十个以上“毬”字,即可认定为无恶意而免责。被告随口答道:“走毬米脂,到毬绥德,买毬把胡麻,搅毬把圪渣,装毬起、倒毬下,为毬个官司叫告毬下,老爷叫我跪毬下,我一朴敛站起(一跃而起)走毬吧”!众人一听哄堂大笑,客商也不由一笑了之。

这样的例子和故事太多了,三天三夜也给您讲不完。


参考资料
相关阅读